一个新的互联网产品研发并不简单,当你不确定产品形态是否可行时,请先想办法验证,不要盲目进入开发。
如何进行低成本验证,请参考上一篇文章:产品的最简模型。
得益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,开发一个互联网产品已经成为人尽可谈的话题。
然而在这样的话题的讨论中,通常得到的结果都是:我们的点子非常好,就是缺一个开发。
不可否认,任何一个想法,如果能把它做成一个App、一个网站或者一个小程序,多半情况下它都是可用的,想想就很兴奋。
但是想要真正将这个开发过程付诸实施,还有一个完整的开发团队的距离。
简单来说,一个完整的开发团队,需要以下配置具有以下特殊技能的人员:
设计、前端开发、客户端开发、后端开发、测试、运维。
{在后面技能需求章节有对这些技能应用在何处的详细说明。)
当然,不排除有些人是具有多种技能的综合型人才。
如果运气好,上面所有人员都能胜任,那么至少可以开发出一个初始版本的系统了,接下来考虑线上部署,需要采购并长期维护以下资源:
域名(备案)、ssl证书、云主机实例、云数据库实例、cdn服务。
{在后面资源需求章节有对这些资源应用在何处的详细说明。}
至此,开发一个崭新的互联网服务的必备条件已经完全具备了,最后我们需要考虑的就是项目周期。
项目开发周期=每个成员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+成员间沟通所需时间-可并行时间
很明显,根据上面公式来看,想要缩短开发时间,只有两条路可以走:
- 选择能力更高的人以降低单人工作时间和沟通时间
- 通过合理规划增加可并行时间(工作流章节给出了一个通常情况下的最优规划方案)
基本技术架构
在上文中,我们已经直接探讨了开发一个互联网产品所需要考虑的全部内容。然而为什么是这样,这就需要从基本架构先说起。
参考下图:
graph LR fe[网站或微信小程序] app[移动应用App] api[后端接口] services[后端服务] db[数据库服务] 3rd-api[第三方服务接口] admin[运营后台] admin-api[后台接口] fe --> api app --> api api --> services services --> db 3rd-api --> services services --> 3rd-api admin --> admin-api admin-api --> services
对于一个互联网产品,客户端大多会考虑实现两种形式:网站
或移动应用App
。其中,
- 网站 ---- 开发成本低,迭代周期快
- 移动应用App ---- 产品形象固定,用户粘性高
随着微信小程序
生态的日益完善,这类客户端形态也逐渐被大众所考虑。
微信小程序的优势在于,它兼具了网站和移动应用App两种类型客户端的优势,并且天生可以依托微信这个成熟且巨大的用户生态圈。
在客户端之后,还需要服务端来实现产品逻辑。服务端的内容,大致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划分:
- 后端接口 ---- 作为用户与服务交流的通道,让用户在客户端上的操作可以得到对应的响应。
- 后端服务 ---- 实现复杂的产品逻辑,如:注册登录、购买支付、分享邀请等。
- 数据库服务 ---- 用于记录数据,包括但不限于:用户信息、用户购买信息、用户操作记录等。
- 第三方服务接口 ---- 接入其他已经实现了的互联网服务,如:微信登录、微信或支付宝支付等。
- 运营后台 ---- 运营人员维护产品数据的平台,通常是一个网站,可运营的内容可能包括产品信息价格、用户账号数据等。
- 后台接口 ---- 作为运营人员与服务交流的通道,使其能够查询管理大部分产品相关数据。
整体来讲,任何一个互联网产品,在设计开发之初,都应该考虑以上所有内容。
一些情况下,部分内容可能或有所取舍,比如:
- 不需要开发移动应用App,只要一个网站就够了
- 不需要后端接口和后端服务,因为不需要记录任何用户数据,只需要展示一些内容
- 不需要运营后台,我可以直接通过数据库查询和修改需要的数据
技能需求
如果按照上面所讲的基本技术架构进行开发,那么我们需要以下相关技能:
- ui&ue ---- 决定产品长相和操作方式,通常需要艺术设计专业知识
- fe
- h5 ---- 开发pc端和移动端网页产品,需要掌握html5+javascript+css基础能力和主流框架使用经验
- wx ---- 开发微信小程序或服务号相关产品,需要熟悉微信开放接口和微信小程序开发标准
- admin ---- 开发运营后台,熟悉后台相关框架以及一些数据可视化技术和组件
- app
- android ---- 开发android应用,需要相关开发经验
- ios ---- 开发ios应用,需要相关开发经验
- server
- buzz ---- 开发http接口服务,需要相关开发经验
- service ---- 开发复杂应用服务和基础服务,需要相关开发经验
- other
- test ---- 对产品进行系统全面的测试,需要相关经验
- op ----- 发布和维护所开发的服务,应对各种突发情况(如:软硬件故障、黑客攻击,版本更新等)
资源需求
对于任何一个互联网产品,想要让用户能够使用,都需要购买以下资源:
- 域名,作为用户访问所使用的地址,如:www.jd.com。需要在域名运营商或者代理商处购买。
注意在国内购买或使用的域名通常还需要备案。 - https证书,用于认证域名的安全性。需要在有资质的证书管理机构或代理商处购买。
- 云实例,用于部署和运行服务。需要在云服务商购买。
- 数据库实例,用于提供数据库相关服务。需要在云服务商购买。
- cdn,用于提供静态资源存储和访问服务。需要在云服务商购买。
工作流
一个合理的工作流可以让产品开发周期缩到最短。
graph LR prd[产品需求] uiue[视觉交互设计] server[后端设计开发] admin[后台设计开发] fe[前端开发] app[移动端开发] test[测试] release[发布] prd --> uiue prd --> server prd --> admin uiue --> fe uiue --> app server --> fe server --> app server --> admin fe --> test app --> test admin --> test test --> release
这里同样按照专业领域划分,从一个确定的产品需求开始。
- 一旦产品需求确定了,就可以开始视觉交互设计和后端设计了。
这里边后端设计要考虑接口、逻辑和数据三个层面,对于设计人员的能力要求较高。 - 前端开发和移动端开发需要在两个设计都完成后开始。
- 后台设计开发需要在后端设计完成后开始。
- 当所有开发完成后进入测试环节。
- 最终测试通过后进行产品发布。
经过多年实践和总结,这个工作流可以最大化并行时间,也就是最优化项目开发周期。